TOP

亞洲之友 —— 藝術家 ∣ 侯俊傑:在生活中提煉屬於自己的作品(下)  2020/03/08

Q(樸光和集):最適合你的《無相》為何也讓你的創作走到了瓶頸,過渡到另一種寓意主題裡。 A 侯俊傑:還是想讓作品更加純粹徹底。雖然信仰與作品具有統一性,但覺得自己還是沒有完全放開。 《無相》中的佛像來自古時的具象創作,所以當不斷創作這類主題時會受到桎梏。之後開始畫鹿、畫水,去自然裡,在身邊的事物裡去找對應的形態的表達靈感。這些靈感全來自於自己的意識,不會受到前人創作的太多影響。 Q(樸光和集 ):遇到創作瓶頸期時,你用什麼方式自我調節? A 侯俊傑:撿石頭鋪院子、折騰植物,換一個關注點總好於一直鑽在瓶頸裡。 Q(樸光和集 ):你的愛好都幾乎是一個體系,中式、禪意。 A 侯俊傑:是的。我喜歡這一類,把自己的生活環境也營造成這樣,創作也深受這種風格影響。

亞洲研究院學會

△侯俊傑作品:《歸來之日》 Q(樸光和集):最適合你的《無相》為何也讓你的創作走到了瓶頸,過渡到另一種寓意主題裡。 A 侯俊傑:還是想讓作品更加純粹徹底。雖然信仰與作品具有統一性,但覺得自己還是沒有完全放開。 《無相》中的佛像來自古時的具象創作,所以當不斷創作這類主題時會受到桎梏。之後開始畫鹿、畫水,去自然裡,在身邊的事物裡去找對應的形態的表達靈感。這些靈感全來自於自己的意識,不會受到前人創作的太多影響。 Q(樸光和集 ):遇到創作瓶頸期時,你用什麼方式自我調節? A 侯俊傑:撿石頭鋪院子、折騰植物,換一個關注點總好於一直鑽在瓶頸裡。 Q(樸光和集 ):你的愛好都幾乎是一個體系,中式、禪意。 A 侯俊傑:是的。我喜歡這一類,把自己的生活環境也營造成這樣,創作也深受這種風格影響。

亞洲研究院學會

△侯俊傑作品:《尋路》《上善若水-聽泉》 從佛像到鹿和水,再到近期的作品“霧氣”,侯俊傑的作品經歷寫實到靈動,再到視覺與思維意識中的飄渺;十二年前從抽象思維表達中抽離出來,經歷一次創作的輪迴,再回到抽像中時,侯俊傑已經不是那個糾結於盲崇的青年畫家,現在他有了自己的鮮明的創作風格和作品符號。

亞洲研究院學會

△青年藝術家侯俊傑 侯俊傑不會將這些經歷和經驗強加在學生和女兒身上。他跟學生強調不要一味模仿,向內去找自我,創作本就是表達自己。有時候女兒趁他畫畫時溜進他的畫室。父女倆各佔一個角落創作,互不干擾。他說童年就要有童年的樣子,童年本沒有對錯,所以從不評判女兒畫得好壞,興趣才是最重要的事情。 |安靜的探索者| 藍頂藝術區對侯俊傑來說是最好的歸宿,這裡也是一種藝術生態。在藍頂,有多少青年藝術家、設計師,就有多少獨立的空間。但藍頂是個聚氣的大家庭,帶給成都的青年藝術家無聲的力量。畫畫本是件孤獨的事,但你會知道有其他人也在這里安靜地創作,這種心心相惜能消除孤獨。有時朋友間串串門,看看別人的新作,聊聊最近的想法,相互間找到鼓勵和支持。

亞洲研究院學會

△青年藝術家侯俊傑 除了寫生采風,侯俊傑很少外出,他樂於待在自己打造的空間裡,這裡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有自己的參與。不需要奢侈裝修,越自然越舒服。多年積攢的老物件隨處可見,不搶眼,但擺在哪裡都能和氛圍融為一體。它們身上因為時間的痕跡,才有了溫度和親和力。

亞洲研究院學會

△青年藝術家侯俊傑采風時留影 侯俊傑的安靜平和讓自己總有獨處的“藉口”,他有太多愛好可以在這處空間施展,古琴、香道、珠子、吹尺八……和步履不停的藝術家不同,停滯腳步對於侯俊傑而言也是一種尋找和探索。採訪就要結束時,他說要推荐一部名叫《眩:北齋之女》的電影。片中他最難忘的是,已是著名浮世繪大師的北齋彌留之際說:“再給我五年時間,我能成為真正的浮世繪大師。”藝術,本就是不斷地認知和前行的過程…… - end - /轉載自樸光和集